《关雎》的现象学解释——从舍勒的视角出发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鸿鹄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学堂,山东济南250100

出  处:《大众文艺(学术版)》2023年第13期28-30,共3页

摘  要:《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自古至今有众多不同面向的解读。张祥龙认为,《诗经》中《关雎》所采用的“兴”的手法,开辟出一条“从无到非述谓的现实”之路径,成了接近“终极不可言说之物”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创造普遍性与一般性之间的“转回”才得以实现。但是目前这个“转回”的过程仅仅被认作是非对象化、纯境遇式的,在此之中还应当存在一定程度的场域式的、对于要素的价值偏好,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何以某物起兴”等问题。

关 键 词:价值 《关雎》 场域 性感 羞感 

分 类 号:B505[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