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的始点与道路之辨——从丁耘和吴飞的论争说起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蔡祥元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

出  处:《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期36-38,共3页Social Sciences Digest

摘  要:道和存在是中西哲学引导词,它们都跟自然有关,源自古人对自然现象(包括人生现象在内)的观察,并用来标识自然的本源。他们所面对的对象是一致的,都是自然现象,也有相似的思想动机,均要把握自然现象背后形而上的原因,但最后却发展出两套有根本差异的思想体系。对于这种差异,自近代中西哲学碰撞以来,有诸多不同角度的展开。总体而言,这些差异基本上着眼于中西哲学既成形态展开,对其差异根源的追溯不多。如果能着眼于早期哲学家如何分别从自然现象的观察中提炼出道和存在,并以此比较提炼方式的差别,对于理解中西哲理差异将大有裨益。

关 键 词:中西哲学 引导词 思想动机 自然现象 差异根源 根本差异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