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艺燃
机构地区:[1]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 处:《品位·经典》2023年第15期111-114,共4页
摘 要: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经常故意地伤害他人身体或情感和挑衅他人的行为,这种行为在儿童、青少年中比较常见,对儿童的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具有消极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儿童、青少年走向歧途。小班幼儿正处于发现攻击性行为的关键期,他们自控力差正是需要我们大人的有效引导时期,过早地干预他们攻击性行为也对他们社会交往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了观察法、文献法,结合对S园小班全体师生的观察,通对文献的查阅,结合班级特点了解儿童攻击性行为出现的原因及表现,分析教师的干预行为。着重强调攻击性行为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使教师在教学时引起重视,并提出了相关控制策略为教师之后相关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参照。
分 类 号:G61[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