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曹霞 Cao Xia
机构地区:[1]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 处:《当代文坛》2023年第6期47-54,共8页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七十年文学批评的范式嬗变与批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BZW172。
摘 要:在文学批评饱受诟病的当下,重提批评语言的文学性应有其意义。本文从及物性、形象性、思辨性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予以论述。“及物性”指批评家根据所读所感作出阐解,言之有物,切中肯綮,体现了批评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共情力的对话关系;“形象性”主要谈的是“比喻性批评”,批评家将阅读的“印象”升华并转化为“形象”,以类比、隐喻、联想等修辞方式对阐释内容进行诗性传递;“思辨性”指批评家运用理论或文学规律和原则,辩证深入地钩沉出文学的深层意蕴,呈现出富有张力的逻辑之美。批评语言与批评家的美学素养与精神/文化资源密切相关,归根结底,批评的文学性最终面对的是批评家的主体性问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9.2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