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中的主客体心理建构与德育实现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铁军 桑青松[3]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2]安徽工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3]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安徽芜湖241000

出  处:《教育评论》2023年第11期103-110,共8页Education Review

摘  要:《理想国》中构建的教育哲理系统精辟,其中闪耀的德育思想震烁古今。柏拉图以对话和论辩的形式,在深度辨析正义与非正义本质区别的过程中,在共同构建理想城邦的极致追求中,针对城邦中从最高治理者到普通公民,从普遍意义上的“人”到个体,既阐述和剖析了德性的内容维度和德育的实现路径,又开展了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和品格呈现。其中,既有强调主体能动性,以人为主体,在人的心理意识和情绪调节之下产生行为与活动并影响现实发展的种种情景描绘,又有指向客体关系,进行包括家庭教育、社会观念、成长环境、人际关系等在内的客体情境影响源对人的心理建构导向的种种情形分析,为我们擎画出一幅壮丽的基于主客体心理建构的德育场景。

关 键 词:《理想国》 主体 客体 心理建构 德育思想 

分 类 号:G41[文化科学—教育学] B84-05[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