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俊 He jun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12期27-31,F0002,共6页Social Science Front
摘 要:“中国思想史”之研究,在现代学术语境中本有明确所指,即以郭沫若、侯外庐等诸先生所建立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为基本范式,对思想问题成立之实践背景加以探究,考索其表层逻辑之下的深层理由,并最终揭示理论思辨与社会实践错综关系的整体构造。此种研究范式,运用于现代中国哲学史研究之外,并为其提供外缘化补充性解释,但却因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哲学史研究范式之转型,而出现了学科间因相互渗透而发生的边界模糊。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成为范式反思的对象,因学科边界模糊而产生的连带作用,亦强力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为再次聚焦相关问题、反思原有范式方法之得失,并促使此中国哲学史之亲缘学科再度发挥应有的知识考古意义上的历史解释效力,我们刊发这组笔谈,从范式或方法反思的角度重新引出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基本问题,以期为学科重构略尽绵薄之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4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