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意博 曾淑真 林泳岑 叶雪兰 何立仪 黄甫全[2]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华南师范大学德育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基础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出 处:《中小学德育》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基 金:2022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新唯物主义智能化学习技术代理主体论”(编号:GD22CJY13);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质量的现状研究”(编号:20220313)成果之一。
摘 要:肇始于经典的“师严道尊”,却被误读为“师道尊严”而饱受诟病。究其原因,在于对“道”“尊严”的误传以及对“师严道尊”的曲解,使经典原有之义发生扭曲。为此,亟须通过澄清“道”“尊”和“严”的应有之义,为经典正名。忠实地弘扬“师严道尊”是科学地“立德树人”的文化路径。遵循“师严道尊”的“做严师,学有道”“得学道,师敢严”和“人尊道,知敬学”三层方法论逻辑,从“所立何德”“所树何人”和“何以树人”三个层面阐释如何在“师严道尊”中彰显“立德树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12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