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校本课程的“春天”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涂玉霞 

机构地区:[1]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2]武汉市园博园学校

出  处:《中国教师》2024年第2期1-1,共1页Teacher’s Journal

摘  要:自2001年课改以来,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国家课程的最佳帮手、学校文化的靓丽色彩、学生发展的个性平台。在“双减”背景下,由于有了更大的空间与更多的时间作为支撑,校本课程已经由教育的“小点心”逐渐成为学校的“主特色”。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有不少尴尬之处:愁师资,一专多能型教师相对较少,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靠外力,增加了管理难度;没主见,看到别的学校有什么好的课程,就马上效仿,课程开发较为随意,缺乏针对性和持久性;难见效,校本课程种类繁多,不好评价,效果不明显。

关 键 词:校本课程 课程开发 一专多能型 课改 持久性 管理难度 

分 类 号:G632.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