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结构、作用及其养成:论教师教育爱的德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兆澜 

机构地区:[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5

出  处:《现代教育与实践》2024年第4期7-9,共3页MODERN EDUCATION AND PRACTICE

摘  要:教育是人与人、人与知识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而爱则是人类主动而非被动的情感与行动。将教育与爱结合,并非简单将其视为对某个对象的情感投射。从爱的艺术以及人类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将教育爱划分为“类母爱”、“职业爱”、“自爱”以及“上帝之爱”四个方面。这种分类有助于具象化教育爱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为当代工业化网络时代下教育活动的师德困境寻找新的生机。通过爱的超越性力量,重新激发教育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实践活动的活力,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发展。在当今社会,面对工业化和网络化的挑战,教育者需要以“类母爱”般的关怀和呵护对待学生,引导他们茁壮成长;以“职业爱”之心,尽职尽责地履行教育使命;同时,教育者也拥有“自爱”能力,言传身教教导学生学会自爱;最后,通过体现“上帝之爱”,教育者可以超越功利化,引导学生灵魂朝向人类神圣性事业,实现教育的更高层次的价值。这种全面的教育爱的理念,有助于教育者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爱的力量,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关 键 词:教育爱  主动性 教育行动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