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屈文生[1] 龚茁[2] QU Wen-sheng;GONG Zhuo
机构地区:[1]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42 [2]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出 处:《上海翻译》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摘 要:清末民国的国际法翻译,是推动近代中国法学知识发展乃至转型的重要事件。中文“国际法”在近代中国的翻译,大致经历了从“各国律例”到“万国公法”“公法”“交涉法”,直到“国际法”的发展和转型。但国际法观念和国际法知识在中国的发展,并非是一个单向线性的过程。西方国际法汉译在近代中国法学知识转型中发挥了重要的构建作用,不可盲目认为近代中国只要译入国际法,就会被西方殖民者视作平等的主权国家。实践证明,仅靠翻译国际法,无法构建出普遍的国际秩序。构建自主的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不能全靠翻译,但又离不开翻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