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腾宇 Zhang Tengyu
机构地区:[1]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24年第3期73-79,共7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庄子知论发微:以‘雕琢复朴'隐喻为中心”(项目编号:22FZXB033);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先秦诸子文朴之辩与文明新形态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22EZX005)阶段性成果。
摘 要:苟子作为先秦哲学集大成者,其“性恶”“性朴”相统一的人性论是对诸子论性重“心”与重“生”之争,特别是孟子性善论与庄子性朴说争鸣的总结,既回应了新形势下如何教化民众、平治天下的时代之问,也为其王霸统一、礼法兼施的政治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性朴”旨在说明塑造人性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意味着没有民众不可以被教化;“性恶”旨在说明塑造人性的正当性与必要性,意味着没有民众不需要被教化。故在重“心”重“生”之间,苟子选择前者;而对“心”之维的“知”与“情”,他皆有所重而尤重“知”。这既是对儒家人性论重理性原则和人道原则的辩护,也是对孔门后学特别是法家人性论的借鉴,体现了其人性论儒法并蓄的特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9.2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