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敫桂英的心灵交流--浅谈人物塑造对当代昆曲表演的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超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剧影月报》2024年第3期61-62,共2页Drama and Film Journal

摘  要:“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六百年水磨腔声声慢,四百载《牡丹亭》绵绵长,昆曲,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历经数百年朝迁市变依然芬芳。我一个土生土长的苏州小娘鱼,从小就生活在粉墙黛瓦小街小巷,甜糯悠长的昆曲就如悠长的河水滋润了我,让我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时候的我甚至在弄堂里咿咿呀呀模仿着唱起来,大人们戏称我是弄堂“杜丽娘”。就这样小娘鱼渐渐长大,在我的软磨硬泡下父母才同意我去学昆曲,从此真正走上昆曲表演之路。在昆曲学校,我总是练功最积极的那一个,因为我知道昆曲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很高,要想成为优秀的昆曲演员,必须在唱腔、念白、形体、身段上下苦功,只有这样才能支撑起舞台表演。

关 键 词:昆曲表演 舞台表演 粉墙黛瓦 《牡丹亭》 声声慢 杜丽娘 心灵交流 念白 

分 类 号:J82[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