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沈顺福[1] 乔建宇 Shen Shunfu;Qiao Jianyu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暨儒学高等研究院 [2]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3年第3期25-31,共7页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传统儒家心灵哲学研究”(20FZXA005)阶段性成果。
摘 要:古代文献中的物主要指“生物”,具有生命力,区别于现代的物字。万物皆天生,这种自然赋便是性。性即生物之性。人属于物,人之性即物性。荀子以性释心,自然心便是物性。心、欲、情变成了性、欲、情。这种自然赋之性及其主要活动即欲和情皆不可靠,此即性恶论。只有后天的学习与教化等人为之“伪”才能改变人的自然状态,让人从自然物转变为仁义人。人的自然之性属于生物之性,并非人的本质,人性即物性。人的本质在于伪,苟子以此彰显其人类本质的人为性立场:人即“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