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少微 Huang Shaowei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国学院,北京100084
出 处:《现代哲学》2024年第3期154-160,共7页Modern Philosoph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思想史视域下的郑玄天命观研究”(22FZXB037);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GZB20240388)。
摘 要:“兴”是儒家诗教的重要观念。从古典诗教的视域出发,并借鉴现象学方法,可探明此观念所内含的生活经验及其独特意义。“比”“兴”都指向对物的陈述,但“兴”有更丰富的特征。古典思想以感物的方式来呈现物及其对人的意义,“兴”在陈述物时,也指向物我相关的事。借助胡塞尔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关于物的感知理论和存在思考,可知“比”只揭示物的一面,“兴”则敞开一个更丰富的世界,这一世界及其中的物均向我呈现其意义。由此可知,孔子所言诗教的三层意义实有内在关联:事父、事君的人伦之理多从对鸟兽草木之物的感知中获得,而这尤其是通过“兴”来实现。“兴”这种对物之意义的独特感知方式,使得“兴于诗”之诗教成为早期儒家教化谱系的开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