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同情情感教育的医学院校美育工作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武军涛[1] 

机构地区:[1]右江民族医学院

出  处:《广西人文医学发展报告》2023年第1期69-75,共7页

摘  要: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庄子则追求“万物与我为一”。“恻隐之心”即同情心,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体验也需要通过同情来获得。通过同情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是中国传统美学所追求的美,只是在西方美学话语中更多地把同情称为“移情”。孔子的美育思想其实就是通过“乐”来培养人的同情心,而同情心的培养在医学教育中至关重要,大医情怀其实就是对天下患者的同情。因此,在医学院校美育课程建设中,合理地继承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着力发展学生的同情本能,不但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而且也是改善医疗人文环境的主要手段。

关 键 词:同情 美育 医学院校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