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文学地做文论?——“毕达哥拉斯”文体的变革意识  

How to Make Literary Theory More Literary?The Revolutionary Consciousness of"Pythagorean"Styl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毅青[1] 周天羽 Liu Yiqing;Zhou Tianyu

机构地区:[1]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2]温州大学

出  处:《上海文化》2024年第8期120-126,共7页Shanghai Culture

摘  要:一、“对文学的犯罪”晚清以降,百余年的现代化运动促使中国学术经历了古今之变。西方的学科范式与研究方法在西潮的涌入中逐渐成为中国现代人文学科的典范。就文学研究而言,西方理论在为我国的文艺研究开辟新途的同时,也造成了古今学术传统的断裂。我们从西方找到了各式各样的理论武器,运用其严密而规整的论述范式,对文艺作品做出花样繁多的阐释,但却同时形成了一套极为繁琐、僵化、死板的述学文体。这种述学文体造成了鲜活的生命体验、敏锐的文学感知与理论话语之间的脱节,理论文本不仅无法对文艺作品进行合乎艺术感知的阐释,反而戕害了作品的灵韵与生气,使得本应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文艺批评,突变为骇人的解剖实验,造成了许多“七窍成而混沌死”的悲剧。借用英国当代小说家杰夫·代尔的话,这就是“对文学的犯罪”。

关 键 词:毕达哥拉斯 学科范式 学术经历 人文学科 文艺作品 古今之变 述学文体 学术传统 

分 类 号:I06[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