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中和”美育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理念的启示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琦[1] 王磊[2] 

机构地区:[1]辽宁师范大学 [2]辽宁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研室

出  处:《音乐生活》2024年第7期62-65,共4页Music Life

摘  要: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以“和”为中心,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衍生出“中和”“平和”“淡和”三种概念。先秦时期的儒家提出了“中和”之美,是礼乐结合下的政治产物,强调音乐要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家嵇康提出了“平和”之美,提出音乐是以“平和”的精神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提出了“淡和”之美,音乐要淡雅、平和,使人内心淡泊,进而天下归于安宁。但由于中国古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儒家的“中和”美育思想在中国古代占据主要地位,并成为美育思想的正统。

关 键 词:美育思想 无过不及 音乐教育理念 移风易俗 音乐审美 魏晋南北朝时期 周敦颐 不偏不倚 

分 类 号:J60-4[艺术—音乐] B22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