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常洪亮 Chang Hongliang
机构地区:[1]天津城建大学,天津300384
出 处:《湖北社会科学》2024年第7期154-160,共7页Hube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2JJD850010);2022年度天津城建大学教改项目(JG-YB-22162)。
摘 要:中国哲学学科是近代学术产物,在其百年历程中也遭遇了不绝的质疑。《老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由于流传版本较多、注释者立场和结论多样等多种原因,导致《老子》的思想被扭曲甚至魅化。西学东渐以来,《老子》又被按照西方学术话语体系进行了肢解和涂抹,其本意已逐渐模糊。在新时代,依据中国哲学传统范畴的视角对《老子》文本进行阐释,使其回归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十分必要。“体用”是中国哲学史上最能体现存在的构造与关系的一对重要的概念。从中国哲学传统的“体用”范畴视角可以将《老子》主要内容归纳为道体、道用及“遵道贵德”三部分。老子著书的主要动机是向当时的统治者进言,其行文的逻辑可以解读为以道为体、以德为用。老子指出造成当时社会问题的原因在于统治阶层自私、多欲,继而提出“少私寡欲”“为而不争”的主张,并呼吁统治者将天道和人道合二为一,对当时流行的儒、墨等学说“反其道而用之”,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统治效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