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镇”符号的在地呈现与展演空间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玄通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24年第9期189-193,共5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交往理论视阈下的城市公共艺术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8BXW09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鲁镇在哪里?”无数读者在探寻。但凡读过鲁迅小说的读者,都知道他笔下耳熟能详的外婆家“鲁镇”。“鲁镇”与“三味书屋”“百草园”等文化意象一起因为国民教育的积淀而构成了鲁迅文化IP,成为民族文化心理的寄托物。同时,“鲁镇”由于被国内外鲁迅研究专家频频使用而蜚声中外,以至于成为著名的江南文化符号。但是,与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百草园”等非虚构形态不同,“鲁镇”是在文学作品中被虚构出来的空间符号。

关 键 词:鲁迅研究专家 鲁迅小说 三味书屋 非虚构 鲁镇 百草园 文学作品 民族文化心理 

分 类 号:G127[文化科学] I21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