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进书[1]
机构地区:[1]河北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24年第10期86-92,共7页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西方理论话语的冲击与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论的建构”(项目编号:2024JZDZ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就21世纪以来的文学思潮而言,“文学终结论”无疑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既引发了学界关于文学是否会终结的持久而广泛的争论(1),也激发了我们对文学的地位和其未来命运的长久的、深层的思考。整体地审视“文学终结论”以及相关的论争,我们发现:某种程度上,这种终结论是学者们因对文学命运焦虑而产生的思考。他们担心:文学在电信技术等外力的冲击下,会失去其自主性(autonomous)的存在,会被剥夺为个体创造自由契机的权利,等等。为此,学者们在坚信文学不会终结的基础上,也努力地探究着文学自主存在的方法和途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2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