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的选择——“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赏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艳军 

机构地区:[1]广东惠东县惠东中学

出  处:《高中生(高考)》2024年第11期34-35,共2页

摘  要:意境是诗人把他感受于外、情动于中的思想和情感凝聚到艺术形象中,进而展现的情景交融的画面。这个画面能够充分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诗人如果想要通过精练的文字做到这一点,那么在诗歌意象的选取上就要讲究一定的技巧。通常来说,在读者陌生和熟知的意象之间,选择后者对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更有禅益。比如,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的“极目楚天舒”一句,若把“楚天”改为“鄂天”,虽在音律上符合要求,但韵味却迥然不同。同样的道理,写离别,用“折柳”比“断梅”好;写伤春,用“落红”比“陨星”好;写吊古,用“夕阳”比“朗月”好……

关 键 词:诗歌意象 伤春 情景交融 折柳 联想和想象 艺术形象 情动于中 音律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