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B9基因治疗: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  

DFNB9 gene therapy:from bench to bedsid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崔冲 韩双 王大奇 吕俊 陈玉鑫 蒋罗颖 钟佳珂 王武庆 李华伟 舒易来 Cui Chong;Han Shuang;Wang Daqi;Lyu Jun;Chen Yuxin;Jiang Luoying;Zhong Jiake;Wang Wuqing;Li Huawei;Shu Yilai(ENT Institute and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Eye&ENT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NHC Key Laboratory of Hearing Medicine(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031,China)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1

出  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4年第11期1237-1248,共12页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基  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22250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20YFA0908201);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科技支撑专项(21S11905100);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细胞与基因治疗专项项目(23J31900100)。

摘  要:全球约2‰~3‰的新生儿患有听力损失。我国每年约新生3万聋儿,其中约60%为遗传性耳聋。然而,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基因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治疗遗传性耳聋的极具潜力的方法。OTOF基因是目前研究最多的靶点之一,其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9型(autosomal recessive deafness 9,DFNB9)。研究人员采用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介导的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和基因编辑(gene editing)策略,成功改善了OTOF基因突变耳聋小鼠的听力。目前,针对OTOF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性耳聋,全球有6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已注册,其中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领衔的临床试验完成全球首批DFNB9患者治疗,这是国际上首次通过药物成功纠正遗传性耳聋患者的听力。目前共有4种基因治疗药物初步在临床上显示出对DFNB9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遗传性耳聋的治疗开辟了新方向。然而,耳聋基因治疗药物的长期耐受性和有效性有待持续观察和评估。本文将对国内外针对耳聋基因OTOF的基础研究、基因治疗策略以及药物临床试验的进展、挑战及展望进行全面综述。

关 键 词:遗传性耳聋 药物临床试验 耳聋基因 基因治疗 听力损失 腺相关病毒 基因编辑 基因置换 

分 类 号:R450[医药卫生—治疗学] R764.43[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