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志龙 Li Zhilong
出 处:《哲学研究》2024年第11期94-107,共14页Philosophical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运动与目的:从物理学出发的莱布尼茨知觉本体论”(编号23FYB012);湖南师范大学文科科研事业费项目“莱布尼茨动力学的哲学基础研究”(编号0531110505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经典物理学的开创者,牛顿必然要回应笛卡尔主义的两个核心问题,即物质-广延问题和运动问题。牛顿革新了原子论,以对抗笛卡尔的物质-广延学说;但在运动问题上,牛顿吸收了笛卡尔对古典运动定义的反叛--用静止和运动的相同本体论地位取代静止对运动的反向定义。继而,牛顿在笛卡尔的惯性定律基础上,引入了伽利略的“印入的力”概念,借此试图摆脱笛卡尔运动学说的动力困境。“惯性力”取决于物体的“重力”,而牛顿对“重量”与“质量”的区分,实则试图从伽利略的“重性”进一步衍生出“引力”。如此,牛顿就为机械论世界图景下的动力困境提供了一条出路。反思牛顿动力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无疑是一个重审运动问题上的“古今之争”的契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1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