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芳[1] 徐莉[2] Liu Fang;Xu Li
机构地区:[1]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22 [2]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0期209-218,共10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ChatGPT赋能教学范式转型及风险防范研究”(2023YB074)阶段性成果。
摘 要:教育性教学的提出,体现了教育界对教学本质的回归与追寻,它强调教学要基于受教育者的整全性发展,使独特性的个体能与多元化的社会形成更为健康、持续的互动。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教师更要不断审视教育性教学及教学的价值标准,关注教育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有效协同中真正赋予技术以教育意义。因此,需要从学理上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性教学的价值意蕴:启发性内容生成有助于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具身化对话交互有利于激发多方面兴趣,无界化语言解析有益于提升整合式体验。同时,也需要通过实践明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赋能教育性教学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多重困局:机器学习框架束缚思想范围的延展,数智拟态环境制约主体的多元延伸,数据算法偏见限制多方面兴趣的平衡。在教学实践中,应重新确定意义,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性教学实现的关键要素:为整全的人而教,实现求知与立德的协同进步;为“善”的理念而教,在审视自我与理解世界中转识为智;为建立连接而教,于思想生成中回归实践本真。
关 键 词: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育性教学 多方面兴趣 思想范围
分 类 号:G40-011[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7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