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论说方式的“或问”  

“Huowen”(“或问”)as a Mode of Discours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少明[1,2,3,4] Chen Shaoming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人文学部,广州510275 [2]中山大学哲学系,广州510275 [3]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广州510275 [4]教育部

出  处:《船山学刊》2024年第6期70-78,共9页Chuanshan Journal

摘  要:《四书或问》可以当作朱熹问题意识鲜明的四书学讲义,其意义不在于它是通向理解《四书章句集注》的阶梯,而是关于四书的一种“理在解语内”的论说方式。借“或问”一词,可以追溯孔孟以来儒家对异端的态度及其从不辩到好辩的策略演变的线索。理学家拒释老、卫道统的立场循此而来。不过,朱熹辩论的对手已经不是释老的直接主张者,而是理学内部自觉或不自觉隐蔽着的异端观念。其说服的对象则是缺乏自觉道统意识的经典阅读者。此外,受“理皆在经文内”的原则限制,《四书章句集注》中作为预设而难以详尽展开的理学观点,在《四书或问》中也找到系统表达的机会。因此,《四书或问》一书更具理学说理的思想特征。

关 键 词:《四书或问》 《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 四书学 

分 类 号:B222.1[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