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中的隐逸文化符号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孟祥英[1] 

机构地区:[1]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济南250200

出  处:《语文教学通讯》2025年第2期72-74,共3页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摘  要:对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篇《饮酒(其五)》,从隐逸文化的角度看,诗歌负载两类隐逸文化的符号,一类是物质文化符号,如“庐”“菊”“东篱”等;另一类是精神文化符号,如“心远”“忘言”等。此外,还有两个比较容易为人忽略的符号,即人名“陶渊明”和地名“柴桑”。这些语言符号因共同的意义指向聚合成一个意象群,展现出诗人的品格和志趣,折射出隐逸文化的精神内核。

关 键 词:陶渊明 文本解读 《饮酒(其五)》 隐逸文化 

分 类 号:G633.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