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仝广秀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 处:《人文杂志》2025年第1期32-39,共8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编孟子正义”(22&ZD036)。
摘 要:《论语·泰伯》中,孔子以“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和“民无能名焉”来形容尧的为君之道,成为后世理解《尧典》的必要参照。“唯尧则天”指向尧的事功背后的形上本体,“民无能名”则揭明圣王之治循行天道、其化自成的基本原则。不同于汉唐经学以宇宙秩序来解释尧的“顺天而行”,宋代性理之学将“天”转化为与圣人心性相贯通的天理,《尧典》所载圣王德业即本于天理。从公诚无妄的内在心性出发,圣人无为而治,令万民自然而然地各遂其性,无从察知教化施行的过程。理学家基于体用论的解释框架,将“唯尧则天”和“民无能名”视作《尧典》的义理基础,强调“内圣”的优先地位和典范意义。这种内在化、性理化的解释倾向拓展了《尧典》的意义空间,却也造成了政治生活中实践智慧的缺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