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用论

作品数:133被引量:22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沈顺福朱汉民李晓春陈来吴光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方以智“人身小天地”视域下的体用论
《中国哲学史》2025年第1期137-147,166,共12页郭振香 
相对于传统哲学的体用二分模式,方以智提出了“统体用之所以然,则冒之曰至体”的圆∴三分图式。立足于“人身小天地”的视域,他以“真火运水火”说明“至体”统贯体用;以“水火交济即元气”说明体用成济“至体”;以“於穆不已之大身即...
关键词:方以智 至体 体用 人身 
体用之辨与中国文章学的体用论——以《文心雕龙》为中心的讨论
《人文杂志》2025年第2期80-87,共8页吴中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子学与《文心雕龙》的思辨性研究”(24BZW04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论关键词研究的历史流变及其理论范式构建”(22&ZD258);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西文学批评史研究”(24WX01)
“体用”范畴是中国本土固有思想发展的产物。先秦时期,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有相关的思想因子。魏晋玄学对此有更多更深入的关注,并广泛地影响到正处于自觉时期的中国文章学,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是这一影响在中国文章学中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体用之辨 文心雕龙 中国文章学 体用论 
“明体”赋能“达用”实现体用贯通——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与弘扬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9,共9页崔会敏 刘金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基层社会冲突精细化治理”(20BKS186);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市域政商关系风险防控研究”(23ZZB002);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省县域政商关系风险评估与治理机制研究”(2021BZZ002)。
习近平文化思想涵盖了一系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观点新论断,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既做到了“明体”,也实现了“达用”。“明体”旨在深刻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达用”旨在科学阐明弘扬中华优秀...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体用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法天而化自成:《尧典》宋学诠释中的圣王治道
《人文杂志》2025年第1期32-39,共8页仝广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编孟子正义”(22&ZD036)。
《论语·泰伯》中,孔子以“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和“民无能名焉”来形容尧的为君之道,成为后世理解《尧典》的必要参照。“唯尧则天”指向尧的事功背后的形上本体,“民无能名”则揭明圣王之治循行天道、其化自成的基本原则。不同于汉唐...
关键词:《尧典》 《论语》 体用论 治道 教化 
仁何以可能?——论孟子与朱子的成仁观
《理论界》2024年第10期30-36,共7页高凯 
成仁是儒家哲学始终关注的问题。儒家将仁视为人唯一正确的生存方式,围绕着如何实现仁的问题,孟子和朱子给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孟子“以性释仁”以性本论为孔子的仁进行了本源论意义上的辩护。成仁的关键就是培养自己本有的善良本性,...
关键词:  孟子 朱熹 本源论 体用论 
医疗机器人何以体现“医者仁心”
《中国医学伦理学》2024年第9期1101-1107,共7页朱世静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先秦儒家伦理的情感逻辑研究”(19BZX115);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阳明后学心性论分化与统合的逻辑发展研究”(21CZX052);江苏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朱熹、王阳明道德情感的情理之间”(JSWSFXH2021YB002)。
医疗机器人何以体现“医者仁心”是医学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课题。“医者仁心”的理念由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积淀而来,体现医者敬畏生命的道德情感。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以“仁术”实现“仁心”发生了从政治领域向医疗领域聚焦的演变,凸显...
关键词:医疗机器人 医者仁心 关系论 体用论 情感理性 
李应存教授基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味理论从肝脾体用论治慢性湿疮经验被引量:1
《中国医药导报》2024年第27期133-136,共4页屈宏德 马骏 李应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2BYY038)。
慢性湿疮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症状缠绵难愈,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李应存教授从肝脾体用角度分析,认为慢性湿疮的核心病因为肝脾体用失调,肝体藏血,脾体藏营,营血不足则不荣养肌肤;肝用为肝主疏泄,疏泄失调则气血不畅,瘀...
关键词:慢性湿疮 体用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五味理论 
从“胃为之市”探讨吴鞠通胃气观之内涵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年第9期1461-1464,共4页康帅 马靖国 袁卫玲 
2021年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资金项目(ZX2021021)。
吴鞠通深研《黄帝内经》奥旨,以“胃为之市”为理论基础,博采诸家,逐渐形成“体阳而用阴,气机阴阳须调和”的胃气观。本文在简要分析吴氏胃气观点渊源的基础上,探讨了“胃为之市”内涵,包括“受纳输出,集散水谷”“化生精微,气血之源”...
关键词:胃为之市 胃气 吴鞠通 体用论 《黄帝内经》 《温病条辨》 《医医病书》 
《仁学本体论》的统会与开新——从熊十力哲学看
《国际儒学(中英文)》2024年第2期170-176,194,共8页李震 
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在理论探索上作出了若干努力,《仁学本体论》是其中一项值得注意的重要成果。仁体论统合了中西古今的理论资源,对熊十力的体用论尤其作了批判性的吸收。仁体论选择熊十力哲学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主要借重的是熊十力非心...
关键词:陈来 《仁学本体论》 仁体论 熊十力 体用论 仁德 
退溪哲学的体用论
《思想与文化》2024年第1期115-130,共16页朱伟芹 张新国 
在退溪看来,“体用”是宋儒理学的基本范畴。相应地,退溪哲学即以明道之体、达道之用以及明心之体、达心之用为宗旨。其思想既以朱子学为学问头脑,同时尤其注重显豁包括“敬”在内的心的工夫,显示出宋元明理学转型时期儒学思想特性,建...
关键词:退溪 体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