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香

作品数:31被引量:4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方以智孔子荀子徽商《性自命出》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兰州学刊》《孔子研究》《探索与争鸣》《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方以智“人身小天地”视域下的体用论
《中国哲学史》2025年第1期137-147,166,共12页郭振香 
相对于传统哲学的体用二分模式,方以智提出了“统体用之所以然,则冒之曰至体”的圆∴三分图式。立足于“人身小天地”的视域,他以“真火运水火”说明“至体”统贯体用;以“水火交济即元气”说明体用成济“至体”;以“於穆不已之大身即...
关键词:方以智 至体 体用 人身 
知识论对良知学的补充——以方以智“知”论为中心
《孔子研究》2024年第4期17-29,157,共14页郭振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桐城方氏学派哲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9BZX059)的阶段性成果。
方以智认为龙溪之学对“圣人”知识维度的弱化,偏离了孔孟仁智双显的主旨精神。他以“乾知大始、三德首知”等为论据,证明先秦儒学将“可学可虑”之“知”列于至尊至贵的地位。方以智从“知”的主体、工夫和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知识论...
关键词:因心而知 虚心 好学 以智相积 
“雪里芭蕉”:朱熹对文人美学的理学批判
《中国美学》2024年第1期175-188,共14页魏子钦 郭振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桐城方氏学派哲学思想研究”(19BZX059)阶段性成果
“雪里芭蕉”是文人美学的核心命题,朱熹认为它存在禅理倾向,以“雪中无芭蕉”“不合画了芭蕉”“误画了芭蕉”反对该命题。朱熹以“空虚寂灭”“陷溺其心”“义理灭尽”批判“雪里芭蕉”,以虚实、形神、真妄为视角扭转文人美学追求“...
关键词:雪里芭蕉 朱熹 文人美学 理学美学 
朱子论《尚书》“钦”字——兼论以理学“融释”经学的儒家诠释学
《朱子学研究》2024年第1期64-81,共18页魏子钦 郭振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桐城方氏学派哲学思想研究”(19BZX059)
朱子以理学“融释”经学,将《尚书》“钦”字贯通于其理学体系之中。他以“主敬涵养”阐释“钦便是敬”;以“尧之钦德”挺立“敬”字工夫;以“钦体明用”开辟“圣圣相承”,凸显“钦”在本体(体质之体)意义上的价值优先与实践在先。朱子...
关键词:经典诠释  朱子理学 儒家诠释学 
知识维度的格致论建构——论方以智的格致研极思想
《兰州学刊》2024年第6期14-25,共12页郭振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桐城方氏学派哲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9BZX059)。
在针对晚明舍物言理、重内轻外的空疏之风,方以智提出了核物究理、打通内外的“格致研极”理论,将格物致知的诠释维度由道德论转向知识论。关于认知活动,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是自然、社会、人事之“物理”,而非荒空莽荡之玄理;就其发生路...
关键词:格物 致知 知识 
由方以智“余”论观其易学旨归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2年第1期38-46,共9页郭振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桐城方氏学派哲学思想研究”(19ZBX059)。
方以智的“余”范畴贯通于其易学理论之中。他在因果关系上提出“必余”,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发挥为“积”因必有“余”果;在象数与“端几”关系上主张“用余”,强调“图书卦交”对生成之理的公证与表征作用;在统与属关系上发扬了方...
关键词:方以智 必余 用余 宰余 
由方以智“余”论观其易学旨归
《周易研究》2021年第4期12-21,共10页郭振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桐城方氏学派哲学思想研究”(19ZBX059)。
方以智的“余”范畴贯通于其易学理论之中。他在因果关系上提出“必余”,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发挥为“积”因必有“余”果;在象数与“端几”关系上主张“用余”,强调“图书卦爻”对生成之理的公证与表征作用;在统与属关系上发扬了方...
关键词:方以智 必余 用余 宰余 
论方大镇的易学思想被引量:5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41-48,共8页郭振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桐城方氏学派哲学思想研究”(19ZBX059)。
方大镇是明清桐城方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居敬穷理论》《宁澹语》《易意》《野同录》等,其易学思想凸显治教时用、学问闻见、明于差别的重要性。在体用论上,方大镇提出“《易》贵时用”“舍用无体”的命题,推崇勤于创造、济世利...
关键词:方大镇 舍用无体 顿在渐中 明辨差别 
老子“为道日损,损之又损”的思辨理路探析被引量:3
《学术界》2019年第12期85-93,共9页郭振香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老子损益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SK2019A0047)阶段性成果
在老子哲学中,"为道"指认知上对"道"的领悟与行动上对"道"的践履,"损"的对象是"有余",即躁动、繁杂、强梁、奢华等一切偏离于"道"的身心状态与行为活动。老子主"损"思想的特质是:强调"日损"与"损之又损",即时间上的持续性与程度上的彻...
关键词:老子 为道 日损 损之又损 
朱熹论《周易》乾坤之分别与统合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76-80,共5页郭振香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朱熹易学思想研究"(SK2012B546)
在朱熹的视域中,乾坤之分别在于:乾坤在地位上存在主导与从属的尊卑之别,在作用上存在精进与持守的健顺之分。乾坤之统合在于:就理气关系而言,"乾坤只是健顺之理";就知行关系而言,乾知险,坤知阻,皆是循理而行。在乾坤的统一问题上,朱熹...
关键词:朱熹 《周易》 乾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