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振香[1]
机构地区:[1]安徽大学哲学系
出 处:《学术界》2019年第12期85-93,共9页Academics
基 金: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老子损益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SK2019A0047)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老子哲学中,"为道"指认知上对"道"的领悟与行动上对"道"的践履,"损"的对象是"有余",即躁动、繁杂、强梁、奢华等一切偏离于"道"的身心状态与行为活动。老子主"损"思想的特质是:强调"日损"与"损之又损",即时间上的持续性与程度上的彻底性。按照老子哲学的内在逻辑理路,不"日损",则不能"早服","重积德"的动态过程需要通过"日损"工夫方能实现;不"损之又损",则不能至"无为",唯有经过多次否定环节,才能达到"无为"的最佳境界。老子"为道日损,损之又损"的思辨理路,不仅为其时人们摆脱竞相争利的困境提供了循序渐进的可行方案,而且对庄子哲学以及玄学产生了深刻的学术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