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化小说”阅读对教学考衔接的启示——以意象为长篙,向意蕴更深处漫溯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可越 王砾雪 赵梓涵 张罡 刘威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出  处:《现代教育与实践》2025年第1期137-139,共3页MODERN EDUCATION AND PRACTICE

摘  要:本文以2023年新课标I卷中的一篇散文化小说《给儿子》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即如何利用“意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散文化小说的主旨意蕴。通过对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河流”这一关键意象进行细致分析,本文揭示了其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结构功能,如何将小说中的人物、情节、时间线索和空间布局紧密串联起来,从而展现出小说深层次的内涵——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碰撞、融合及其所带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将意象分析法应用于散文化小说教学实践和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中的策略与启示,强调通过把握文本的核心意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审美鉴赏水平,实现教学与考试的有效对接,为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备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 键 词:散文化小说 意象分析 审美鉴赏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