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若死者有知乎”:作为哲学问题的反思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美]金鹏程[1] 谢波(译) Paul R.Goldin

机构地区:[1]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系 [2]不详

出  处:《宗教研究》2023年第1期238-263,共26页Religion Studies

摘  要:孔子的格言“敬鬼神而远之”(《论语》6.20)常被引用作为其人文主义的最高表现。孔子训诫人类有思考自己的道德义务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而非试图窥测鬼魂神灵如何驱使我们行动。在整个青铜器时代,后者是一项具备一定技术性和拥有专门从业人员的“科学技术”。但是这个格言同时也揭示了孔子世界观中一直被疏于讨论的另一方面:孔子本人一定相信有鬼魂神灵的存在。对于这个问题,孔子认为敬神祭鬼等只要限定在恰当的范围内,是可以被接受的,因为孔子认为“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论语》2.24)。我们可以明确地推断,对逝去祖先的鬼魂作出应有的祭祀是无可非议的。

关 键 词:《论语》 敬神 道德义务 人文主义 科学技术 鬼魂 格言 世界观 

分 类 号:B22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9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