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幼儿园 [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 处:《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年第20期29-31,60,共4页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New Curriculum
基 金: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惠妍国际学院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重点项目“国际化学校教师美育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300104)的研究成果
摘 要:儿童是儿童绘画作品的评价主体之一。本研究基于儿童视角,收集126名不同年龄的幼儿对不同主题、不同创作主体的儿童绘画作品的评价,探究了儿童评价在这些指标上的分布特点。研究发现,幼儿多从“绘画结果”维度对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其中又侧重对“造型”和“用色”的评价。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对“绘画过程”的关注逐渐增多,对“造型”“构图”和“构思”的关注也逐渐增多。面对不同主题的绘画作品,幼儿对情节画的评价会更多地关注“绘画过程”的维度。相较于评价同伴和陌生幼儿的作品,幼儿自评时更关注“绘画过程”和“在绘画中的发展”。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建议:为幼儿提供参与绘画作品评价的机会,尊重并支持幼儿的绘画评价,通过评价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
分 类 号:G613.6[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1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