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教师的“累”,从缓解情绪劳动压力开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慧 索长清 

机构地区:[1]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出  处:《教育家》2025年第7期38-39,共2页Educator

摘  要: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服务业在社会生产中占比和重要性的与日俱增,一种付出情感支撑生产经营过程的劳动形式——情绪劳动,成为继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后受关注的第三种劳动形式。本质上,情绪劳动是个体通过对情绪的控制、调整和表达付出心力的过程,使自己的情绪表现尽可能符合组织规范和服务对象的需求,从而获取劳动报酬。当工作中有人际互动,个体就需要进行情绪工作,因此,情绪劳动普遍且必然地存在于每个职业中,不应判定“是否”为情绪劳动,而应衡量何种“程度”的情绪劳动。

关 键 词:情绪劳动 情绪表现 劳动报酬 人际互动 脑力劳动 服务对象 服务业 20世纪中叶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