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曹欣雨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文学院,225009
出 处:《汉字文化》2025年第4期172-174,共3页Sinogram Culture
摘 要:被动意义的表达,在人类语言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和表达需求。汉语和英语作为两种主要的世界语言,在被动句的使用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形式上,还反映在使用频率、语用功能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汉语的被动句是一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在语义、语用、语法结构等方面都很有特点。英语则主要依靠助动词“be”加上过去分词的形式,是动词的形态变化,属于语法范畴。汉语没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语法范畴,也就是说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在英汉互译时,许多汉语的主动句必须翻译成英语的被动句;反过来,英语中的被动句在翻译到汉语中时,就未必一定翻译成被动句了。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被动表达的对比分析,揭示其内在的语言逻辑和文化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通过对这两种语言中被动表达的不同特点进行系统分析。本研究希望为汉语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非母语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中的被动句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