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概念为本,在课堂生成 ——《我身边的母亲河——长江》教学案例分析  

Predetermined with concepts,and generated in class: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case The Yangtze River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许剑春 

机构地区:[1]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10000

出  处:《中国美术教育》2024年第2期17-19,共3页China Art Education

摘  要:美国教育专家林恩·埃里克森和罗伊斯·兰宁建议教师以概念为本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并提出了KUD(Know,Understand,Do)教学模式,"清晰地分辨出了学生在事实性层面必须知道的,概念性层面必须理解的,以及在过程中策略上、技能上能够做的",从而"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指标"[1]6.这一模式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注重课堂生成的要求以及《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艺术课标》")提出的"坚持育人为本,强化素养立意""重视知识内在关联,加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注重感知体验,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善用多种媒材,有机结合继承与创新"等教学建议[2]111-112高度契合,为美术教师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引.《中国美术教育》2024年第1期上发表的《<我身边的母亲河——长江>教学案例》在课程设计上暗合了以概念为本模式的基本逻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体验和课堂生成.

关 键 词:课堂生成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案例分析 育人为本 感知体验 美术教师 埃里克森 课程设计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