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无达诂”正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才[1,2] 

机构地区:[1]上海博物馆 [2]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

出  处:《文史知识》2025年第3期116-122,共7页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摘  要: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诗》无达诂”,为历代经学家所接受。今人亦接受这一概念,并逐渐推阐演化。如今,“诗无达诂”已经作为中国文学批评、文艺美学和传统阐释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若从文本角度来看,则是指文学作品解释的不确定性;若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则是指文学接受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第三版)就列“诗无达诂”词条,并给予解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解诗观念。诂,即用今言释古言,最初是解释《诗经》词句的意义。达诂意为确切的训诂或解释。诗无达诂,指对《诗经》没有确切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后引申为在诗歌和文艺鉴赏中因时因人会产生审美差异性。”当然,这是经过不断引申而来的理解,并不是“《诗》无达诂”的本义。

关 键 词:《诗》无达诂 中国文学批评 中国大百科全书 审美差异性 文艺美学 诗无达诂 《春秋繁露》 文艺鉴赏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