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才[1,2]
机构地区:[1]上海博物馆 [2]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
出 处:《文史知识》2025年第3期116-122,共7页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摘 要: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诗》无达诂”,为历代经学家所接受。今人亦接受这一概念,并逐渐推阐演化。如今,“诗无达诂”已经作为中国文学批评、文艺美学和传统阐释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若从文本角度来看,则是指文学作品解释的不确定性;若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则是指文学接受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第三版)就列“诗无达诂”词条,并给予解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解诗观念。诂,即用今言释古言,最初是解释《诗经》词句的意义。达诂意为确切的训诂或解释。诗无达诂,指对《诗经》没有确切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后引申为在诗歌和文艺鉴赏中因时因人会产生审美差异性。”当然,这是经过不断引申而来的理解,并不是“《诗》无达诂”的本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