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量感”的几种路径——以“认识周长”教学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小莉 

机构地区:[1]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第二小学拥金路校区

出  处:《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4年第12期30-31,共2页Journal of Yunnan Education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是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对物体的大小、多少、轻重、厚薄等的感性认识。量感的形成可以通过直观感知、测度体验、测算提升等几个层次的活动来实现。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笔者以“认识周长”教学为例,谈谈培养学生“量感”的一些方法。一、在画中感知“量”感量操作是学生“量感”建立的基石。“对‘单位量’的感受与体验”及“对‘累计量’的感受与体验”是感量的两种形式。“单位量”重在引导学生建立“标准”,“累计量”旨在让学生对于“大小”“多少”“快慢”等从模糊的定性到精准的定量的提升。“认识周长”这节课承载着培养学生量感及对“累计量”精准定量。

关 键 词:量感 单位量 测算提升 测度体验 认识周长 数学教学 

分 类 号:G623.5[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