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连凡[1] Lian Fan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430072
出 处:《船山学刊》2025年第2期115-128,共14页Chuanshan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比较视域中的宋明儒学诠释路径研究”(21FZXB023)。
摘 要:“Confucius”最早源于16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对“孔夫子”(即孔子)的译名,而“Confucian(ism/ist)”则首次出现在17世纪末。这些词汇反映了在“中学西传”的背景下,传教士从天主教的角度对孔子及其儒学进行的评价,特别强调了儒学的宗教性。这与“西学中传”过程中利玛窦所强调的儒学的世俗性形成了西方对儒学诠释的两个层面。随着现代儒学作为宗教意识形态的衰落,中西方主流观点更倾向于强调儒学的世俗性,将其视为一种哲学思想和历史文献。这种历史思潮的转变导致了“Confucius”和“Confucian(ism/ist)”从宗教概念向哲学概念的转变,并引发了对其起源和意义的质疑。自19世纪以来,“Confucian(ism/ist)”一词在英美新教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报刊中得到了广泛使用,这对于研究当时中国的思想动态和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