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作品数:136931被引量:132774H指数:1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卫东陈瑞华樊崇义卞建林万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民事诉讼法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陪审员事实裁判模式的域外考察与本土展开
《世界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186-208,247,共24页张瀚文 
我国《人民陪审员法》规定,人民陪审员参加七人合议庭审判案件,只对事实认定进行表决,不参加法律适用的表决。因此,如何有效发挥人民陪审员在事实裁判中的实质作用成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分析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得失并在此...
关键词:独立事实裁判 参与事实裁判 辅助事实裁判 人民陪审员 
事实行为的行政诉讼
《中外法学》2025年第1期105-123,共19页王贵松 
行政事实行为虽然不以发生法律效果为目的,但产生的事实上效果可能对私人造成不利,理应接受法的规范。与法律行为不同,行政事实行为不包含意思表示,并无公定力,要消除其不利后果,不需要藉由撤销诉讼来实现,行政事实行为本身不可撤销,也...
关键词:事实行为 容忍义务 公定力 起诉期限 不利后果 
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适格制度:中国范式与进路探索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96-107,共12页林洧 
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项目。
我国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适格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排除了社会公益组织的适格性,仅承认特定机关的起诉主体资格。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出现了原告适格的扩张现象,属于法定诉讼担当的一种类型,社会公益组织无法行使此类公益诉讼权。以...
关键词:海洋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适格 法定诉讼担当 海洋行政监管机关 检察公益诉讼 
论诉讼抵销的行使方式——以债权的确定性与关联性为视角
《法学》2025年第2期144-158,共15页方瑾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民法典实施中的重大疑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3&ZD1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诉讼抵销的内部构造为抵销之行使与抵销之主张。诉讼抵销本身蕴含抗辩和反诉的属性。鉴于该属性,被告既可选择抗辩、又可选择反诉提出诉讼抵销,因此被告享有选择权并且选择权的行使不具有拘束力。债权确定性将影响原告的程序利益以及被...
关键词:诉讼抵销 抗辩 反诉 债权确定性 债权关联性 
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视野下的承包地细碎化治理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60-171,共12页高圣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202)。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承包地细碎化治理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关键一环。承包地细碎化治理模式中,“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在法律上的技术路径是三权分置之下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承包权互换...
关键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承包地细碎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承包地调整 农地“三权分置” 土地承包经营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刑事诉讼法修改如何推进以审判为中心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90-102,共13页魏晓娜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1BFX013)。
在新一轮刑事诉讼法修改中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已是刑诉法学界的共识。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具体方案上,应当增设两原则、明确两权利。首先,吸收《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1款的规定,增设公正审判原则,将《刑事诉讼法》第十...
关键词:以审判为中心 公正审判 直接言词 质证权 分案审理 技术侦查 
中国刑事诉讼法法典化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期待被引量:2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102-114,共13页陈卫东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3ZDA078)“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进展与成效研究”。
刑事诉讼法治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刑事诉讼法法典化建设是刑事诉讼法治现代化的重要表征,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法典化的时机已经成熟。刑事诉讼法典既需符合结构搭建、条文编排、用语规范等方面的形式要件,也要满...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 法典化 体系化 完备化 以审判为中心 
民事数字检察的权利风险及其规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35-45,共11页林洧 
民事数字检察给我国民事检察事业带来新的机遇,但也产生了新的权利风险与挑战。在数字技术深度嵌入民事检察的过程中,民事数字检察会继续受到数智治理悖论与民事检察悖论的双重影响。民事数字检察可能产生认知失序、实践失范、救济失灵...
关键词:民事检察 数字检察 权利风险 大数据 个人信息保护 算法 
轻罪附条件不起诉:实践检视、比较考察与制度展望
《青少年犯罪问题》2024年第6期22-37,共16页吴琼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轻罪治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1BFX0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刑事立法的积极扩张与犯罪结构的轻刑化转变,推动刑事司法由“治罪”向“治罪与治理并重”,起诉裁量权则被认为是审前分流的主要载体。现行的相对不起诉制度虽然可以实现节约司法资源,避免犯罪标签泛化等效果,却并未充分体现协商式司法...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 诉前考察机制 附带处分 轻罪治理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再分配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4年第6期95-110,共16页王贵松 
《行政诉讼法》上的“举证责任”包含着主观性和客观性举证责任的内容。原告的提供证据责任同样属于举证责任性质,但原被告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并非正相反的关系,存在被告举证责任范围过宽、原告举证责任范围过窄的问题。举证责任的分配...
关键词:举证责任 法律要件分类说 宪法秩序 调查义务 说明责任 协力义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