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319)

作品数:9被引量:12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德顺刘滨谊王南戴岭戴睿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农学学报》《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山东林业科技》《上海农业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风景园林生态修复集水景观化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化“水—绿”双赢空间模式构建被引量:8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年第4期23-28,共6页刘滨谊 王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319)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是风景园林规划的生态敏感地带,缺水少绿是当地人居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水、绿、人三者微妙关系的研究,以集水造绿、生态修复与产业规划为切入点,将"水绿双赢"理论与基于人居要素的景观空间规划实践相结合,可总...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生态化水绿双赢 生态修复 产业规划 空间模式 
甘肃环县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1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4年第12期22-30,共9页孙倩 张德顺 刘鸣 李科科 刘进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 51178319 题目 黄土高原干旱区水绿双赢空间模式与生态增长机制研究
以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为代表,采用生态学系统布点方法,对环县黄土高原丘陵干旱地貌7个乡镇31个样方的植被恢复进行详细调查,按照不同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的不同类型选择几个样地,对样地内植被群落进行分析,统计出植被区系基本组成、植被...
关键词:黄土高原 干旱地区 生态恢复 植被恢复 植被群落 
园林品牌价值的回归——对济南植物园更名为泉城公园的商榷
《山东林业科技》2014年第5期102-105,共4页张德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17831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0100-219-118)资助
济南植物园是20世纪80年代建设的城市专项绿地,后来改名为泉城公园,将原来的规划立意、引种属性、叠山理水、科学研究、科普功能和物种保护的特性改变了。本文从建园的历史、成就和城市发展的功能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回归原名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济南 植物园 更名 园林品牌 
以环县为例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景观化集水造绿的水绿调配规划与增长机制被引量:5
《中国城市林业》2014年第5期1-6,46,F0002,共8页刘滨谊 戴岭 王南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黄土高原干旱区水绿双赢空间模式与生态增长机制(51178319)
文章以黄土高原东部半干旱区环县的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在景观化集水造绿空间网络构建的基础上,基于水绿双赢理论,提出了以GIS空间分析技术为支撑的不同汇水区之间的平衡援助策略;指出根据区域内可收集雨水资源量,应优先保证该区域内优...
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水绿双赢 景观化集水造绿 水绿调配与平衡援助 人为干预度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景观化集水造绿空间网络构建——以甘肃环县为例被引量:7
《中国城市林业》2014年第4期1-5,22,F0002,共7页刘滨谊 王南 戴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干旱区水绿双赢空间模式与生态增长机制"(51178319)
在"聚居背景—聚居活动—聚居建设"的景观"三元论"的哲学基础上,风景园林这一综合学科应对黄土高原的人居环境改善产生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黄土高原东部半干旱区环县的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从人居角度分析影响集水造绿的各类因素,从降水...
关键词:集水造绿 气候变化 生态修复 景观三元论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港华路海滨道路生态种植研究被引量:1
《上海农业学报》2014年第1期97-102,共6页张德顺 枚德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干旱地区新建人居环境模式构建与技术集成应用"(51178319);"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镇群空间规划与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2012BAJ15B03);城镇群高密度空间效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及景观构建技术"(0100-219-118)资助
对港华路海滨道路采用改地适树、选树适地、丰富多样性、低碳维护等生态种植的方法进行改造,并对种植后的土壤盐碱度、土壤肥力、植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生态种植方法,生态环境及景观效果得到较大的改善,土壤盐度降低至0...
关键词:道路绿化 生态种植 盐碱土 植物群落 生态环境 
APG III系统在植物园规划中的应用——以茌平植物园规划设计为例被引量:9
《中国园林》2013年第11期52-55,共4页张德顺 王振 张慧文 薛凯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干旱区水绿双赢空间模式与生态增长机制研究”(编号51178319)资助
植物进化系统的应用是植物园规划科学性的重要体现,传统植物园分类体系多沿用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或者克朗奎斯特系统。在茌平植物园规划中引入基于分子生物学原理的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系统。针对茌平植物园的拟引种范围,在被子植...
关键词:风景园林 APG Ⅲ系统 植物园 规划 
浅谈人居环境变化所引起的植物物种变迁
《农学学报》2013年第6期49-53,60,共6页路萍 张德顺 王维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干旱区水绿双赢空间模式与生态增长机制研究"(51178319);"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镇群空间规划与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城镇群高密度城市空间绿地规划应对气候研究"(2012BAJ15B03)
通过中国历史城市人居环境分析,以历史文献、诗词为依据,比较古今植物的生长习性及分布状况,总结出不同时代常见植物物候的不同之处。以此为基础从历史发展和气候变化的角度,探查未来城市植物物种发展的趋向,因地制宜,构建多层次复合结...
关键词:植物分布 生长习性 人工干预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99
《中国园林》2013年第3期6-10,共5页刘滨谊 张德顺 刘晖 戴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干旱区水绿双赢空间模式与生态增长机制研究"(编号51178319)资助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生态支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途径,20年来在欧美国家的不断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特别是在服务功能、技术途径、政府参与等方面,不断地拓展和深化。基于"城市之绿"(Greening of the Cities)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风景园林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研究与实践 生态服务功能 研究发展设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