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11工程”项目(CUHK451480)

作品数:9被引量:8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耿波庄初升宋俊华高小康刘晓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吉首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化遗产》《民族艺术》《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申遗公共性文化自觉文化再生产粤方言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走向“后申遗时期”的传统文化保护被引量:39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39-46,共8页高小康 
教育部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2007JJD840200);广东省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文化遗产与广东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
"后申遗时期"是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的一种阶段性认识的结果。非遗保护的第一个时期是以"申遗"活动为中心的轰轰烈烈的开端。这个时期提高了政府和社会对非遗保护的认识,扩大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但也产生...
关键词:后申遗时期 生产性保护 文化生态主体 
“后申遗”时代的公共性发生与文化再生产被引量:2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47-52,共6页耿波 
教育部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2007JJD840200);广东省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文化遗产与广东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
"保护还是开发"作为中国申遗实践的热点问题,其实质是中国当代文化中产业与精英两个文化阶层借助官方观念错位而展开的话语竞争。关注遗产持有群体的文化觉醒,标志着"后申遗"时代的到来。遗产公共性是觉醒的遗产持有者,以遗产为公共性...
关键词:文化自觉 后申遗 遗产公共性 文化再生产 
“后申遗”时代的公共性发生与文化再生产被引量:17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38-43,共6页耿波 
教育部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08JJD840185);广东省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文化遗产与广东文化发展战略"
"保护还是开发"作为中国申遗实践的热点问题,其实质是中国当代文化中产业与精英两个文化阶层借助官方观念错位而展开的话语竞争,忽略了遗产持有群体的文化觉醒;关注遗产持有群体的文化觉醒,标志着"后申遗"时代的到来。"后申遗"时代,文...
关键词:文化自觉 后申遗 遗产公共性 文化再生产 
个人本真性的建构被引量:7
《民族艺术》2011年第4期52-57,共6页刘晓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BMZ024);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文化遗产与广东文化发展战略"系列论文之一
从16世纪开始,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人们开始关注"社会"中的个人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18世纪,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本真性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存在主义哲学家真正从人类生存的哲学高度探讨了个人本真性问题。海德格尔将时...
关键词:本真性 真诚 道德 向死而生 自为的存在 自在的存在 自欺 
连州“四会声”中古精庄知章组今读的类型和层次被引量:6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99-103,161,共5页庄初升 
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文化遗产与广东文化发展战略>;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金资助项目<汉语方言中古知庄章精组声母的今读类型与历史层次研究>(批准号:CUHK451480)
连州市本土的粤方言自称为"四会声",与粤西、桂东勾漏片基本连成一体。本文以西岸镇石马村石正自然村(原属清水镇)的口音为例,论证"四会声"中最显著的语音特点是古精庄知章组声母今读属于三分的类型。特别是古知组三等字的白读层读如端...
关键词:连州 “四会声” 粤方言 古精庄知章 历史层次 
连南瑶族自治县石蛤塘村的语言生活被引量:4
《文化遗产》2011年第2期134-139,158,共6页庄初升 岳嫣嫣 
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文化遗产与广东文化发展战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岭南濒危方言研究"(项目批准号:07JJD840201)基金资助
石蛤塘是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的一个自然村,语言生活十分丰富,村民对内使用一种非常特殊的土话,对外使用全县共同交际用语客家话。此外,许多村民还兼通粤语和其他方言。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语言环境、语言态度和语言交际三个方面...
关键词:连南 粤北土话 客家话 双方言 语言生活 濒危方言 
粤北洞冠水流域的“军声”被引量:3
《文化遗产》2011年第2期140-146,共7页邹晓玲 丁沾沾 
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文化遗产与广东文化发展战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岭南濒危方言研究”(项目批准号:07JJD840201)基金资助
位于粤北洞冠水流域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及阳山县黎埠镇,少数村落通行一种鲜为人知的方言——"军声",这种属于粤语性质的"军声"在语言特点及语言生活方面颇具特色。本文根据田野调查,对洞冠水流域"军声"的历史形成、地理分布、语言...
关键词:洞冠水流域 “军声”粤方言 客家方言 濒危方言 
蓝田瑶族“舞火狗”的文化类征与保护价值被引量:4
《文化遗产》2010年第3期147-151,159-160,共7页宋俊华 杨慧红 安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化研究》(项目编号:08JJD840195);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文化遗产与广东文化发展战略”阶段成果
"舞火狗"是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特有的一种文化遗产,是一种融祭祀、仪式、节庆和歌舞为一体的民族民俗活动,具有祭祀性、仪式性、节庆性和歌舞性等特征。"舞火狗"对蓝田瑶族人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既是蓝田瑶族人自我认同、自我传承的文化符...
关键词:蓝田瑶族 舞火狗 文化类征 民俗 保护价值 
龙门农民画的特色优势与产业化路线被引量:6
《文化遗产》2010年第3期152-156,161-162,共7页宋俊华 钟福新 邓剑 
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文化遗产与广东文化发展战略"阶段成果
龙门农民画具有浓郁岭南特色,与陕西户县农民画、上海金山农民画鼎足,但相对于后两者,龙门农民画产业化程度还不高。龙门农民画除了采用传统产业化模式外,要充分利用其特色优势,走品牌化、差异化、链条化和可持续化的产业化路线。
关键词:龙门农民画 特色 产业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