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52037)

作品数:10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璟慧杨霞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学教育》《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更多>>
相关主题:巴什拉观照文学传记影片传记电影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地狱》走进丹·布朗的小说世界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22-27,共6页郭冰蕾 
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被篡改的文学--电影中的英国文学史"(2017JXZ1579)
随着改编自小说《地狱》的电影《但丁密码》的上映,美国作家丹·布朗所著的"罗伯特·兰登"系列小说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地狱》这部"罗伯特·兰登"系列小说的最新作品作为参考文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丹·布朗小说所具备的"与经...
关键词:丹·布朗 《地狱》 互文 电影化叙事 人文思想 
《推销员之死》之主题阐释
《文学教育》2015年第9期34-35,共2页杨霞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被篡改的文学--电影中的英国文学史>(11YJC752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推销员之死》是米勒最著名的剧本,它不仅反映了在一个家庭内部的残酷斗争,而且也反映了一个更大的关于美国民族的价值观念。这部戏剧揭示出对美国梦盲目信仰的代价并且包含了一些其它重要的主题:无边的幻想,懦弱的行为和成功的内涵。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 美国民族价值观 美国梦 
《哈姆雷特》中的死亡意象与基督教观念
《作家》2014年第11X期144-145,共2页杨霞 
教育部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被篡改的文学——电影中的英国文学史》11YJC752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4年度河南省政府决定研究一般课题,编号:2014381
《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非常优秀的作品,历来的莎学研究者比较关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死亡意象,并且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哈姆雷特》的死亡意象到底是什么?这是在研究莎学时不可避免会提到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主要围绕《...
关键词:《哈姆雷特》 死亡意象 基督教观念 
走向成熟——霍尔顿·考尔菲德的人物特点分析被引量:1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99-101,共3页杨霞 
教育部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被篡改的文学--电影中的英国文学史>(11YJC752037)
《麦田里的守望者》展现了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从叛逆天真的少年逐步走向成熟的经历。和所有青少年一样,霍尔顿想在成熟中保持一份天真,排斥成熟,想要独立,想要偶遇异性。与此同时,他也会面临酗酒和吸烟的问题,也会撒谎,自欺欺人。...
关键词:霍尔顿·考尔菲德 成长 人物分析 
巴什拉物质想象论观照下的水仙文学被引量:2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61-164,共4页张璟慧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52037);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WX017)
在文学中,水仙的足迹是世界性的,水仙的含义不断增生。以巴什拉物质想象论透视这一现象,可以发现,与传统理性主义观念相反,作为物质的水仙构成了人之想象的始基;想象对物质的回应呈现了物质的主体性;想象与物质是不断唤醒与生发的动态...
关键词:加斯东 巴什拉 物质 想象 水仙 文学 
论《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中的“疯癫”被引量:2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3期102-106,129,共5页张璟慧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52037);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WX017)
传记影片《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情爱偏执到近乎疯狂的女主人公阿黛尔.雨果的形象,在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究其原因,除了影片主创人员对影片恰到好处的把握之外,还因为阿黛尔对虚幻情爱的偏执追求,隐秘地展示了人的一种无...
关键词:阿黛尔·雨果 疯癫 传记电影 
巴什拉:中国学术界忽视的思想家被引量:1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76-80,共5页张璟慧 
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WX017);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52037)
加斯东.巴什拉是20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科学哲学新认识论的奠基者与文艺学想象诗学的开创者,后者更被称为对柏拉图贬斥想象传统的颠覆,开启了想象的哥白尼式革命。然而,这却是一位被中国学界忽视的思想源起者。
关键词:加斯东·巴什拉 科学哲学 文艺学 想象 
《纯真年代》中的“远离”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2期40-45,共6页张璟慧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被篡改的文学--电影中的英国文学史"(11YJC752037);河南大学2011年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百年校庆(1912-2012)科研资助计划";河南省教育厅2012年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巴什拉五部想象专著的‘诗’学研究"(2012BWX017)
小说《纯真年代》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以不同方式表现出各自的"远离":艾兰.奥伦斯卡伯爵夫人因觉悟爱情的虚无本质而远离所爱,梅.韦拉德因承受自己在现实中的选择而远离丈夫与他人相爱的事实,纽伦.阿切尔因责任及保留内心虚幻而远离现实...
关键词:《纯真年代》 “远离” 心理 现实 
巴什拉物质想象论观照下的“玫瑰”文学被引量:1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2年第2期22-26,共5页张璟慧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巴什拉五部想象专著的“诗”学研究》(项目编号:2012BwX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被篡改的文学》(项目编号:11YJC752037)
文学中,玫瑰的足迹到处可见。以巴什拉物质想象论透视这一现象,发现,与传统理性主义观念相反,作为物质的玫瑰构成了人之想象的始基;想象对物质的回应呈现了物质的"主体性";想象与物质是不断唤醒与生发的动态过程。也就是说,"玫瑰"文学...
关键词:加斯东·巴什拉 物质 想象 玫瑰 文学 
女性困境与生存本身——谈四部欧美传记影片被引量:2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23-28,共6页张璟慧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被篡改的文学--电影中的英国文学史"(11YJC752037)阶段性成果;河南大学2011年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阶段性成果
四部描写现当代女性艺术家的欧美传记影片,重申了社会给予的尊重与自由是女性获得幸福生活并展现才华、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前提条件这一主题。然而,在女性生存环境有所改善的今日,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在继续导致女性生活的缺憾,甚至是不幸?...
关键词:传记影片 女性艺术家 困境 “人” 生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