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员之死》

作品数:564被引量:35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崔澍黄福奎邹惠玲吴礼敬徐夫玲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推销员之死》:美国梦中暗藏的价值观困境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5年第2期18-20,共3页邵悠扬 
《推销员之死》以威利一家的家庭矛盾为窥孔,透视着美国梦逻辑无法适应新的社会条件的现实,以及价值观变迁过程中产生的断层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美国梦将财富和地位作为衡量生命价值的最终标准,其“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巨大诱惑让...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 美国梦 资本主义价值体系 
无法调和的自恋与自卑——浅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之死
《今古文创》2024年第42期7-9,共3页袁佳晗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对美国社会的一次深刻探索,也是对人类复杂心理动态的深入剖析。本文分析了主人公威利·洛曼的自恋与自卑情结,威利心中充满了深邃的冲突,而自恋与自卑的失衡让他走向了精神崩溃,最终导致了他死亡的悲剧。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 阿瑟·米勒 英美戏剧 自恋 自卑 
《推销员之死》中橄榄球叙事的象征意义
《今古文创》2024年第41期10-12,共3页李冰冰 
本文主要研究阿瑟·米勒的戏剧《推销员之死》中的橄榄球叙事,对于橄榄球这一物品的研究并不多,但作者常常将其安排在重要的情节中。首先,橄榄球的出现实际上象征了威利对儿子错误的引导和教育;其次,它暗含了威利对儿子比夫寄托的梦想...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 象征意义 橄榄球 阿瑟·米勒 美国梦 
可表演性视角下《推销员之死》中重复的汉译研究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4年第20期107-109,共3页俞素琪 贺安芳 
戏剧翻译因其文学性和舞台性兼具的特性与其他文本翻译不同。它不仅要求译者进行文字转换,还需充分考虑译文在舞台上的表现力、视听效果、口语特性以及观众的接受度,并体现语言动作性。文章聚焦英若诚汉译本《推销员之死》中重复的汉译...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 重复 可表演性 戏剧翻译 
论阿瑟·米勒戏剧的悲剧意识——以《推销员之死》和《都是我的儿子》为例
《戏剧之家》2024年第21期3-5,共3页徐鑫烨 王钢 
《推销员之死》与《都是我的儿子》是阿瑟·米勒中期戏剧创作的代表作品,两部作品均讲述了社会大背景下的家庭冲突,其中反复出现的社会环境叙事与家庭叙事体现了戏剧背后的社会悲剧观、家庭悲剧观以及个人悲剧观,展现了米勒戏剧创作中...
关键词:阿瑟·米勒 戏剧 悲剧意识 
美国戏剧经典的跨文化呈现——以《推销员之死》为例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4年第3期78-84,共7页赖日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来中外戏剧交流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ZD28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2023年度创新研究项目“八九十年代的中外戏剧交流研究——以英若诚为例”(项目编号:23BZCG02)。
1983年,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密勒携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亮相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大获成功,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跨文化展现,对20世纪的中外戏剧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论是该剧的“表现主义”创作手法还是其综合使用舞美、灯光、音乐等虚实...
关键词:阿瑟·密勒 《推销员之死》 中美戏剧交流 经典戏剧 跨文化演出 
西方经典戏剧中国化创作策略研究——以《推销员之死》为例
《四川戏剧》2024年第4期76-79,共4页钟良 陈晖 
美国当代经典戏剧《推销员之死》于1983年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功上演,阿瑟·米勒的导演思维为西方经典戏剧的中国化创作提供了诸多思路,包括文化融合中的“背景类比”、中西“认知错位”修复、本土化语言的改译等。以西方经典戏剧的中...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 阿瑟·米勒 西方经典戏剧 中国化创作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虚妄浮华时代下梦的幻灭 浅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悲剧性
《中国戏剧》2024年第3期95-96,共2页闫芃 董国栋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歧义容忍度与高职英语教学设计的研究”科研成果,项目编号:SZ16246。
阿瑟·米勒是美国戏剧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戏剧家,他的戏剧作品为美国戏剧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将美国戏剧推向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在世界戏剧史上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阿瑟·米勒的戏剧生涯中,他创作出了影射美国政治的《萨勒姆的...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 阿瑟·米勒 戏剧作品 《萨勒姆的女巫》 戏剧史 梦的幻灭 小人物 悲剧性 
《推销员之死》的陌生化解读
《今古文创》2024年第7期13-15,共3页张佳音 
阿瑟·米勒最著名的剧作之一《推销员之死》描写了推销员威利·洛曼由于内心严重的精神危机而导致其自我毁灭的故事。“陌生化”概念由形式主义代表人物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是俄国形式主义最核心的概念之一。该理论的含义是通过...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 陌生化理论 俄国形式主义 威利·洛曼 
《推销员之死》文学伦理学解读
《今古文创》2024年第7期28-30,共3页孟庆贺 
文学伦理学认为,伦理是文学的本质属性,教诲是文学的基本功能。文学伦理学批评通过分析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等复杂关系中的伦理问题,解剖特定历史环境中不同的伦理选择范例,分析伦理选择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从不...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 文学伦理学批评 斯芬克斯因子 伦理选择 伦理身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