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053102)

作品数:4被引量:6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姜红霞吴亚生范嘉松袁生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玉门油田更多>>
相关期刊:《地质论评》《高校地质学报》《科学通报》更多>>
相关主题:微生物岩二叠纪末集群绝灭生物礁界线地层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江西修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树枝状微生物岩状岩石成因初解被引量:24
《地质论评》2007年第3期323-328,I0002,共7页姜红霞 吴亚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472015);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53102)的成果
江西修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有一段特殊构造的地层,下部为灰色部分和红色部分组成的斑状构造,上部为灰色部分和黄色部分组成的树枝状构造。这种树枝状构造的岩石与前人报道自重庆老龙洞剖面的微生物岩非常相似。岩石薄片观察表明,...
关键词: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 树枝状构造 白云石化 去白云石化 成岩作用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缺氧环境的微生物和微生物岩被引量:32
《中国科学(D辑)》2007年第5期618-628,共11页吴亚生 姜红霞 Yang Wan 范嘉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472015);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批准号:053102);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项目资助
紫云长兴期生物礁顶部的下三叠统Hindeodus parvus带产小球状微生物化石,其大小一般在0.15~0.30mm,中空,内部一般为微亮晶方解石充填,壁为泥晶质.它们一般呈圆球状,均匀散布于泥晶基质中,数量可以密集、丰富、或极少.没有腹足类或底栖...
关键词:微生物岩 生物礁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 集群绝灭 二叠纪末 
重庆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的干裂缝和侵蚀面及其意义被引量:11
《高校地质学报》2007年第1期53-59,共7页姜红霞 吴亚生 袁生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40472015);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号053102)成果。
剖面研究揭示,重庆老龙洞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上下地层中发育厚约3m的微生物岩。该微生物岩的上部发育树枝状构造,下部具斑点状构造,因此被明显的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部岩层顶面发育有侵蚀面,下部岩层顶面发育干裂缝。根据微生物岩...
关键词:干裂缝 微生物岩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 海平面下降 
二叠纪末生物礁生态系绝灭的方式被引量:14
《科学通报》2007年第2期207-214,共8页吴亚生 范嘉松 姜红霞 Yang Wa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472015);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批准号:053102);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二叠纪末生物礁生态系的绝灭是怎样发生的?一蹴而就,还是分几步发生的?对贵州紫云长兴期生物礁顶二个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PTB)剖面的研究表明:礁生态系的绝灭是分二幕进行的.第一幕是钙质海绵、蜓等狭适性生物的完全绝灭,发生在Clark...
关键词:二叠纪末 生物礁 集群绝灭 贵州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