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ZS024)

作品数:5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廖声丰符刚余庆东陆勇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航空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盐城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社会科学》《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经济史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清代前期税收一口通商海关清代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浅论清代前期运河地区的商品流通——以运河榷关税收考察为中心被引量:5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4年第1期40-51,175,共12页廖声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由盛转衰--中国近代史上的常关制度"(项目批准号09BZS024)阶段成果
清代前期,运河地区商船数量众多,流通的商品来源广泛,大宗商品主要有粮食、梨、枣、棉花和各种手工业品。大量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经过运河诸关中转到全国各地,对于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推动了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
关键词:清代前期 运河地区 榷关税收 商品流通 
清代赣关的设置及管理制度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121-125,共5页廖声丰 余庆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由盛转衰--中国近代史上的常关制度"(09BZS024)
赣州发达的航运及其在大庾岭商路的中枢地位,为清代赣关的设置提供了有利条件。清政府为了确保赣关关税的征收,力图从制度约束和考核稽查等多方面予以切实控制。这些管理制度维持了赣关的正常运转,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客观上也有利于商...
关键词:清代 赣关 管理制度 
清代前期的北新关及其商品流通被引量:1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53-60,共8页廖声丰 
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由盛转衰--中国近代史上的常关制度"(09BZS024)
清代前期杭州发达的交通及其本身所具有的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地位,为清代北新关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量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商品,经过北新关中转到全国各地,推动了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商品交流。与其说清代前期杭州是一个商业城市,不如说...
关键词:清代前期 北新关 商品流通 
“排满”革命与清末制度变革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107-112,共6页陆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ZS024)
清末的制度变革是在"排满"革命压力下启动和逐步展开的,虽然清政府顶住"排满"革命压力,加快立宪步伐,并以"大民族"民族主义思想推动制度变革,但是"排满"革命使平"满汉畛域"逐渐形成了话语霸权,并进而对立宪改革的路径产生重大影响:"预...
关键词:“排满”革命 清末新政 “满汉畛域” 路径依赖 
试论“一口通商”时期闽海关的商品流通被引量:2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95-100,共6页廖声丰 符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由盛转衰--中国近代史上的常关制度"(09BZS024)
清代前期尤其是"一口通商"前,福建较为发达的对外贸易和国内长途贸易,使闽海关与同时期的江海关和浙海关相比,其对外贸易特征更为明显,这给闽海关带来丰厚的税收。福建独特的地理情况,决定了该省的长途、短途贸易均需通过闽海关各口岸。...
关键词:一口通商 闽海关 商品流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