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XXW001)

作品数:8被引量: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杜波马成鸣李彦罗建周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昌吉学院西安财经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之友》《发展》《学术探索》更多>>
相关主题:新文化《月华》《醒回篇》国民外交新闻界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论五四时期的期刊专号被引量:1
《中国出版》2019年第8期9-12,共4页杜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五四时期期刊研究"(10XXW0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HDW2011JC030)系列成果
五四时期的期刊专号为五四新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五四时期的期刊专号可以分为西方名人专号、社会问题专号、综合展示专号和特别纪念专号。期刊编辑通过精心策划内容选题,提前宣传并征稿,借助社团力量组稿,使专号得以出版。五四...
关键词:五四 期刊 专号 传播 
生活书店与文学研究会余脉的接续承传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41-144,150,共5页罗建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0XXW001)
为研究生活书店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的生产、传播所做的巨大贡献,从《小说月报》与《文学》月刊的源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生活书店以独特的价值立场与文化理想深深地介入《小说月报》、《文学》月刊等文学研究会刊物的深层运作,不...
关键词:生活书店 文学研究会 文学传播 《小说月报》 《文学》月刊 
五四时期《新潮》的影响略论
《兰台世界(上旬)》2015年第12期118-119,共2页杜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五四时期期刊研究"(10XXW0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HDW2012ZD016)阶段性成果
《新潮》是五四时期北京大学的学生刊物,它受《新青年》影响而创办,在五四时期推动了新文化思想的传播,成为新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不仅扩大了新文学运动的实绩,而且践行了新文学的主张;其办刊模式也被各地学生纷纷效仿,催生了一批进步...
关键词:新潮 新文化 期刊 
五四新文化传播中的《秦钟》
《新闻知识》2015年第3期91-93,共3页杜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五四时期期刊研究"(10XXW0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HDW2012ZD016)
《秦钟》是五四时期学生社团创办的地方性刊物,它以唤醒陕西民众为己任,介绍新文化与知识,将文化传播与变革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以解决陕西实际问题、落实新文化理论。《秦钟》在办刊方式、文化思想等方面深受五四新文化的影响,是新文化...
关键词:《秦钟》 新文化 传播 
五四时期泰东图书局的期刊出版
《编辑之友》2014年第9期110-112,共3页杜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五四时期期刊研究"(10XXW001)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HDW2012ZD016)资助项目
泰东图书局是五四时期期刊出版的重要平台,其灵活多样的出版方式为泰东赢得了出版规模;其"趋新"的出版理念为进步社团、为新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出版支持;其商业化的经营思路为知识分子提供了言说的空间,但同时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其落后的...
关键词:五四 泰东图书局 期刊 出版 
近代回族报刊发生的时代语境再探析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34-44,共11页马成鸣 
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2010CXB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五四时期期刊研究"(10XXW001)阶段性成果
近代回族报刊发生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大变革中。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回族知识分子逐渐向近代化转型,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局面不断促进了回族知识分子接受新思想的进程。在诸多社会因素和思想因素的共同激励下,回族...
关键词:回族报刊 时代语境 民族觉醒 
清末民初回族新闻界国民外交考察——从《醒回篇》到《月华》被引量:2
《学术探索》2012年第10期102-106,共5页马成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XXW001);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2010CXB013)
在清末民初的国民外交运动中,新闻界不断努力拓展渠道。1908年第一份回族报刊《醒回篇》的创办便处于国民外交的背景下,成立于日本东京的留东清真教育会是报刊的依托团体。社会团体在回族报刊从产生到辉煌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民族危难之际...
关键词:《醒回篇》 《月华》 回族新闻界 国民外交 
微博的传播效果及其生命力被引量:2
《发展》2012年第1期111-112,共2页马成鸣 李彦 
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2010CXB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XXW001)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个人信息交流平台已经为网络用户所青睐。本文基于效果类型理论分析其传播效果的不同类型,认为微博的传播效果喜忧参半,正负传播效果并行将危及微博的生命力,而微博的发展未来也将因此而大相径庭。
关键词:微博 传播效果 传播生命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