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8A06)

作品数:91被引量:684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高增贵庄敬华丛斌张小飞钱海涛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安徽农业科学》《中国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玉米亚洲玉米螟玉米丝黑穗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耕作方式对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影响被引量:7
《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第2期122-124,共3页杨长成 郑雅楠 高增贵 从斌 付波 王传仕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6BAD08A06);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1214002)
对辽宁省瓦房店地区连续3年改变耕作方式条件下玉米苗期、吐穗期、灌浆期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苗期地下害虫和一代玉米螟的田间危害有所加重;纹枯病轻微加重;玉米苗期矮花叶病、顶腐病、丝黑穗病及灌浆期茎腐病、大斑病...
关键词:玉米 耕作方式 病虫害 
中红侧沟茧蜂与寄主粘虫之间的生理调控机制被引量:2
《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第8期81-86,共6页王士军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8A06);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6000751)
寄生蜂与寄主昆虫的相互关系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涉及形态、生态、行为、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等众多方面。从生理角度详细分析了中红侧沟茧蜂与寄主粘虫之间的调控机理,揭示了该蜂应用多分DNA病毒、畸形细胞以及毒液等攻击破坏寄主的防御系...
关键词:中红侧沟茧蜂 粘虫 生理调控 免疫系统 
改变耕作方式对玉米主要病害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2012年第5期92-95,共4页杨长成 郑雅楠 高增贵 王传仕 付波 
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201121400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8A06)
为明确耕作方式改变对玉米主要病害带来的影响,比较了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主要病害发生的差异。调查结果表明,新的耕作方式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玉米苗期病害总体呈减轻趋势,发病率平均减幅为0.16~0.50个百分点。在玉米吐穗、灌浆期,丝...
关键词:改变耕作方式 免耕 玉米 病害 
河南省豫西地区农田土壤镰孢菌种群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华北农学报》2012年第2期202-206,共5页唐琳 赵辉 高增贵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06BAD08A06);洛阳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1-QNJJ-004)
采用形态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河南省豫西地区农田土壤镰孢菌种群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通过鉴定,共得到了9个种的镰孢菌,分别为尖孢镰孢菌、半裸镰孢菌、轮枝镰孢菌、禾谷镰孢菌、层生镰孢菌、锐顶镰孢菌、黄色镰孢菌、木贼镰孢菌和...
关键词:镰孢菌 种群多样性 系统发育学 
轮枝镰孢SSR标记开发及在玉米分离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8
《中国农业科学》2012年第1期52-66,共15页任旭 朱振东 李洪杰 段灿星 王晓鸣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8A06);国家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CARS-02)
【目的】开发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SSR标记,为轮枝镰孢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Fastpcr在轮枝镰孢基因组中查找符合条件的SSR位点,采用Primer5.0软件设计引物,利用NTSYS及Popgene分析来自玉米的轮枝...
关键词:轮枝镰孢 简单串联重复序列 玉米分离物 遗传多样性 
玉米大斑病菌UP-PCR体系的建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
《玉米科学》2011年第6期112-117,共6页高金欣 高增贵 吕淑霞 张秀霞 庄敬华 张硕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08A06);辽宁省教育厅攻关项目(2004D220);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LS2010149);国家粮丰工程(2011BAD16B12)
对通用引物PCR(UP-PCR)扩增反应中的dNTP、引物、MgCl2、DNA聚合酶和模板浓度以及退火温度(Tm)、PCR反应循环数等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建立适合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的UP-PCR反应体系,并筛选出7条多态性较好且稳定的...
关键词:玉米 大斑病菌 聚类分析 地理来源 生理小种 
玉米瘤黑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玉米科学》2011年第3期135-137,共3页肖淑芹 姜晓颖 黄伟东 张悦 魏二琴 薛春生 石洁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玉米重大病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玉米病害病原菌变异动态及检测技术专题"(2006BAD08A06);辽宁省农业重点攻关计划"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测报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2008214001)
对影响玉蜀黍黑粉菌冬孢子萌发和双核菌丝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pH为3,碳源为蔗糖、麦芽糖和葡萄糖,氮源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和甘氨酸;双核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pH为8,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
关键词:玉米 瘤黑粉病菌 生物学特性 
东北地区2009年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与动态分析被引量:20
《玉米科学》2011年第3期138-140,144,共4页高金欣 吕淑霞 高增贵 庄敬华 张小飞 张硕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08A06);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2123);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LS2010149);国家粮丰工程(2011BAD16B12)
利用含Htl、Ht2、Ht3和HtN抗性基因的玉米自交系作为鉴别寄主,对2009年采自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省28个地区的113株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种群动态分析。共鉴定出0、1、2、3、N、12、13、1N、2N、123、...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 生理小种 鉴定 动态分析 
玉米丝黑穗病菌对植株体内内源激素水平改变的影响被引量:9
《玉米科学》2011年第2期80-83,共4页高增贵 张宝艳 张小飞 庄敬华 赵辉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08A06);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2123)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玉米苗期接种丝黑穗病菌后植株体内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从寄主与病菌互作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研究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机制。研究...
关键词:玉米 丝黑穗病菌 内源激素 
玉米圆斑病菌毒素的理化性质及致病作用被引量:2
《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第4期87-89,共3页薛春生 王月 张美丽 张跃文 张莉 马昌广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2006BAD08A06)
为了解玉米圆斑病菌毒素的致病机理,采用种子萌发和种子根伸长抑制法对玉米圆斑病菌产生毒素的致病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圆斑病菌毒素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含量为58.6μg/mL。种子萌发抑制率,PH4CV最低,仅10.37%;黄早...
关键词:玉米圆斑菌 毒素 理化性质 致病作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