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04BJBWY034)

作品数:5被引量:4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燕来解正明张世方周晨萌黄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语言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北京社会科学》《语言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北京话地域文化地名社会成因阳平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二百年来北京话清入字归调的变化被引量:2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46-54,共9页黄晓东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当代北京话应用研究"(04BJBWY034)的资助
本文借助文献材料和笔者的实地调查材料,考察了二百年来北京话清入字归调的变化。文章以《李氏音鉴》等材料分别代表前、中、后三个时期的北京话,选取材料中共有的245个常用清入字,逐个考察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异读、调类归并及读音的保留...
关键词:北京话 清入字 语言演变 方言 音调 
北京话及周边方言的阴平与阳平被引量:6
《语言研究》2006年第1期73-80,共8页张世方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当代北京话应用研究"(04BJBWY034)
北京话及周边方言阴平和阳平调值变化的方向可能是北京话的单字调格局。由于变化具有明确的方向,所以变化方式很难再以连续式音变进行,而是通过词汇层面对标准形式的借入,以词汇扩散的方式进行。
关键词:北京话及周边方言 阴平和阳平 差异 变化 
北京地名和地域文化被引量:13
《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66-70,共5页张燕来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04BJBWY034)
地名可以反映形成该地名的各种自然和人文条件。北京地名与北京早期的民族接触、移民历史、思想观念、世俗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本文从这些方面探讨北京地名反映的地域文化。
关键词:地名 地域文化 
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特点及其社会成因被引量:15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71-77,共7页解正明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当代北京话应用研究"(04BJBWY034);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基础建设平台"(XK100320460)的资助
我们把称谓名词分为亲属称谓名词、社会称谓名词和认知称谓名词。认知称谓名词经过明显的隐喻或转喻思维过程,多用于背称。统计数据表明,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的特点是总量较大、贬义类远远多于褒义类、隐喻类与转喻类几乎持平、人的能力...
关键词:北京话 认知称谓名词 社会成因 
20世纪80年代北京口语儿化词的使用情况被引量:5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5期41-48,共8页周晨萌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当代北京话应用研究"(04BJBWY034)的资助。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当代北京口语语料》中的语料,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不同言语社团儿化词使用的特点。统计表明,儿化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比较活跃的语言现象,但儿化词的个数、使用频次都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年龄的减小而逐步减少;文化程度较...
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 北京口语 儿化词 使用情况 适用范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