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AZW003)

作品数:45被引量:11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放鸣李雍郝敬波陈娟张玉勤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方文坛》《百家评论》《当代电视》《当代电影》更多>>
相关主题:国家形象乡土中国国家形象构建自我中国文艺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影像阐释——以《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为例被引量:1
《四川戏剧》2021年第8期127-130,共4页温德朝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2AZW00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化转向研究”(项目编号:2018SJSZ281);江苏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KCSZkc39)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人民始终是最为重要的政治话语。文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根本遵循。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巡回检查组》,...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 影像阐释 
以文学的名义推进制度反腐:动力·内涵·价值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2期166-171,共6页温德朝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12AZW00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化转向研究》(2018SJSZ281)的阶段性成果。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积极探索标本兼治的制度反腐路径,推动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当代作家紧贴反腐倡廉的时代命题创作,以文学的名义挺进制度反腐,积极寻找写作力量、叙写反腐感受、追问腐败根源;以文学的方...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 制度反腐 动力 内涵 价值 
在绘画思想史书写中传承中华美学精神——评许祖良新著《中国绘画思想史》
《艺术百家》2020年第1期194-196,共3页徐放鸣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2AZW003)阶段性成果之一。
新时期以来,关于中国绘画美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在与西方绘画传统的跨文化比较中,我们对本土绘画艺术的美学特征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如高建平所著《中国艺术的表现性动作——从书法到绘画》^([1])等一系列成果。2014年,习近...
关键词:中华美学精神 中国绘画美学 本土绘画 西方绘画 文艺工作座谈会 跨文化比较 美学特征 新时期以来 
从《等待》到《自由生活》——论哈金长篇小说中“中国人”形象的流变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9年第5期102-103,共2页朱媛媛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构建研究”(12AZW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哈金以"中国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这些作品中有一个明显的转折,即从以"文革"前后的中国大陆为背景,变化到以在美国的华人移民生活为背景。除了这一明显的时空上的流变之外,故事所塑造的"中国人"形象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
关键词:哈金 等待 自由生活 “中国人”形象 
论“新乡土写作”的叙事空间——以叶炜“乡土中国三部曲”为中心
《写作》2019年第2期28-35,共8页温德朝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12AZW003)”阶段性成果
“新乡土写作”是对新乡土时代中国乡土文学创作的统称,由“乡土写作”到“新乡土写作”,既是小说创作的时间演进,也是小说叙事的空间拓展。“新乡土写作”的叙事空间类型主要表现在地域空间、社会空间、情感空间、形式空间等方面,它以...
关键词:叶炜 乡土中国三部曲 新乡土写作 叙事空间 
新英雄叙事与中国形象的影像构建——基于《战狼Ⅱ》与《红海行动》的观察被引量:4
《阅江学刊》2018年第6期99-105,共7页徐放鸣 王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构建研究"(12AZW003)
当下主旋律影视作品着重在历史与现实的语境中塑造真实、有信仰的"卡莱尔式"民族英雄,这使中国文艺中的英雄叙事出现了"返英雄化"的新趋势,有益于呈现新时代面向世界的中国形象。在"返英雄化"的趋势下,高话题度的电影作品出现了新英雄...
关键词:新英雄叙事 中国形象 返英雄化 影像构建 
试论传统绘画与数字媒介的融合创新被引量:3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155-160,共6页高中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2AZW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数字影像和数字绘画的出现,在更新现代人视觉的同时,也给传统的架上绘画和纸上绘画带来危机和挑战。理解绘画领域的这一深刻变革,需要我们跳出主客二元论的思维框架,从绘画的肉身性思考绘画与媒体的关系。在研究传统绘画和新媒介关系的...
关键词:绘画 数字绘画 数字媒体 数字影像 
“疼痛记忆”:冯小刚电影的深层心理解读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37-41,共5页于东晔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2AZW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疼痛这一概念除了指与肢体损伤有关的肉体疼痛,还包括了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成分的痛苦体验,即心理疼痛和社会疼痛,以及基于这些疼痛所产生的疼痛恐惧。疼痛会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顽固记忆,艺术家的疼痛记忆会深切影响其创作取材及诉...
关键词:冯小刚 贺岁片 《芳华》 疼痛 疼痛恐惧 疼痛记忆 心理解读 
论柳琴戏——一个地方戏剧样本的审美文化考察被引量:1
《音乐探索》2018年第2期42-47,共6页温德朝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12AZW003);2017年徐州市社科项目"徐州柳琴戏的传承现状;审美价值及保护路径研究"(17XSC026)
柳琴戏原名"拉魂腔",是活跃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剧艺术。柳琴戏具有浓郁的地域民俗色彩、独特的艺术呈现方式和丰富的美学精神内涵。传承保护国家级"非遗"柳琴戏的任务十分迫切,要积极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柳琴...
关键词:柳琴戏 地方戏剧 拉魂腔 
《芳华》的多重视界
《电影文学》2018年第9期90-92,共3页张思桥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构建研究"(批准号:12AZW003)
冯小刚导演的《芳华》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对于这部作品,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从符号学的视野来审视,那么影片中一系列象征符号均值得我们深思;如从空间叙事学的视域来考察,那么文工团的红楼则表现出了丰富的意蕴;如从精神分析学的...
关键词:象征符号 红楼 本我 自我 《芳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